【课程背景】
90后、95后已成为职场的主力军,随着00后的加入,又让这支队伍增添了新的色彩。而Z世代的年轻人除了给组织带来了活力、创造力之外,也给管理者们带来了不小的挑战。
同样,Z世代的年轻人初到职场,希望快速融入新的环境的初衷,也被现实的职场打得遍体鳞伤,原先习以为常的处世方式,却与职场规则格格不入;再加之角色感的缺失,以及自我认知与职场标准的偏差,放大了入职预期的落差,产生一系列问题,如“离职率频繁上升,工作矛盾冲突升级,任务完成率下降”等。以上现象,除了要让管理者进行复盘,也需要Z世代新进员工自我反思,寻找问题和不足,从而建立良好心态,掌握必要的职场沟通技能,快速适应职场环境,成为一个成熟的社会人。
本课程通过
❶一部代际理论:代际特征分析,帮助学员找到代际差异产生沟通冲突的源头;
❷一套人口数据:代际数据解析,揭开数据背后代际本质及沟通问题形成的原因;
❸一件秘密武器:职场沟通秘籍,结合代际特征提升职场沟通效率;
❹一套自测工具:成熟气质自测,检测沟通病症根源的手段。最终让Z世代员工找到问题症结,掌握必备的职场技能,化解与领导、同事的矛盾,建立和谐的职场关系,让组织高效运转,提升效率。
【课程收益】
- 升维思考:通过代际特征及数据分析找到症结,为解决沟通问题奠定基础;
- 提升技能:理解代际冲突的背后逻辑,借助代际特征提升职场沟通的效率;
- 价值提升:建立和谐职场关系,打造良好的职场环境,降低组织沟通成本。
【课程特色】
引导+复盘:运用理论解析、案例研讨、角色扮演等多样的培训形式,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参与学习,掌握跨代际职场沟通的方法技巧。
【课程对象】
新生代员工
【课程时间】
0.5天(6小时/天)
【课程大纲】
代际问题呈现,还原双方映象
- 问题-Z世代特征调研:“Z世代眼中的自己”和“BOSS眼中的Z世代”的不同
- 眼中的不同1:BOSS认为太个性;Z世代认为很普通
- 眼中的不同2:BOSS认为不踏实;Z世代质疑标准
- 相同认可点:BOSS拥抱变化;Z世代接受不同
- 实验-哈佛大学思维实验
- 为什么同样一幅画会产生不同的结果
- 结论:代沟的形成—经历导致的视角不同
解读代际特征,揭示问题本质
- 由代沟引出代际概念:
- 张琦老师的见解:代沟形成的原因是价值观的不同
- 代际的概念:重大历史事件造就一代人;代际差形成代沟;代际特征三部曲
案例:不同年代打工人的故事
- 具体解析各代际特征:
- 90后历史事件解析代际特征:90后、95后及00后的代际特征
案例:90后与“互联网&计划生育”;95后与“计划生育&二次元”;00后与“民族复兴&70后父母”
- 90前历史事件解析代际特征:80后、70后及60后的代际特征
案例:80后与“市场经济&50后父母”;60后与“文化大革命&改革开放”
- 结论:降维方式,用对方的价值系统,同频共振,减少代际差造成的影响。
- 练习:00后整顿职场的“沟通现场”
- 观察领导对00后下属表现的质疑,感受领导和00后代际特征的具体表现。
- 如何解决类似的冲突,让这样的误解不再出现,00后下属应该如何应对。
- 费斯汀格定律&ABC法则
- 内容阐释:10%事实+90%主观反应;相同事情,不同想法的不同结果
- 吐槽大会:用“那可不一定?”反向思考和安慰赋能
Z世代气质自测,验证角色意识
- 行为的不同
- 装与不装-期望价值观与行为价值观的异同
- 气质的不同-向外与向内 真实与不真实
案例:奢侈品背后的故事
2、身份的不同
- 大咖与大神-装出来与练出来的不同
- 关系的不同-听众与粉丝 服与不服
案例:于丹的大学生讲座被轰事件
- 结果的不同
- 成功与幸福-外在社会评价与内在自我评价的不同
- 选择的不同-在意外界评价 崇尚自我感受
案例:能量守恒定律的阐释
- 个性形成的原因
- 家庭教育的影响-父母的角色担当
- 家庭教育的3种结果-巨婴、妈宝、成年人
- 成年人的特征:小X与小Y的特征对比
- 角色感测试:儒家“五常”
案例:亲密关系的不当应对
职场沟通秘籍,有效沟通策略
- 小互动:群绘自画像
- 操作:自取一张A4纸,纵向使用;左上角留下姓名;按照指令,逐一操作……
- 结论:许多事情,不是任务太难/运气不佳/对方太差,可能是相关能力尚有不足
- 前提:什么是角色感对话?
- 情景说明:新人与经理的冲突实录。结合“角色感”分析一下,新人小王哪些行为或语言不符合职场角色感
- 概念解析:角色感对话的核心解析及技巧提炼
- 练习讨论:用角色感对话,重写“新人和经理的冲突实录”
- 技巧:什么是有效沟通?
案例:李雪琴脱口秀“社交软件有效避免社交”;
- 沟通模型解析:传送者(想法、编码、发送);接受者(接收、译码、理解);
- 乔哈里视窗解读:共识区+盲区;
- 如何扩大共识,消除盲区:开窗三部曲;
- 共识区的内容分析:区分事实和观点:
案例:网红博主呆萌反应;
案例:外国人学说中国话
案例:双十一活动的任务布置